TASS2024 沼氣發電:從廢物到能源的綠色轉型

順應全球淨零碳排放的趨勢,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已於先前推動高效沼氣示範場與厭氧發酵試驗,並與能源服務公司及相關沼氣業者合作,藉此累積寶貴經驗。透過串聯產業鏈,促進不同領域的相關公協會、系統整合商、能源服務公司及場域業主等策略性夥伴的合作,進一步推動台灣沼氣發電產業鏈的蓬勃發展。

根據國際市場調查機構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沼氣市場在2023年的規模達487.4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783.2億美元,期間預計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5.50%。

為減少工業廢水和污泥量,同時增加再生能源的產出,台灣也積極推動沼氣發電產業的發展,並鼓勵更多業者投入這一領域。今年3月,經濟部完成「中華民國 113 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的審定工作,生質能發電中的厭氧消化設備(沼氣發電)分類躉購費率被提升至每度7.0192元。此外,環境部更計畫擴大推動厭氧處理及沼氣再利用措施,除了現行的畜牧業,將增加包含石油化學、造紙、食品製造、醱酵業等約1064家業者的四大類別。環境部預估,透過這四大類別企業提高廢水回收效率及再生能源的利用,並結合沼氣發電,每年可產生1.6億度電,足以供應4.1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同時節省約8400萬度電,約相當於2萬戶家庭的用電量,實現減碳4.1萬公噸。環境部也進一步指出,除了政府將提供初期設置成本的補助外,回收沼氣進行發電可獲取碳權,呼籲更多業者參與,共同推動減碳與資源循環的目標。

沼氣發電並不是新鮮事。1950年代,人類就開始有系統地研究沼氣發電技術。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世界各國對再生能源投入高度關注,沼氣(Biogas)發電也是其中之一。沼氣是通過有機廢物經厭氧分解與發酵所產生的能源,屬於生質能的一種。厭氧發酵取得的沼氣中,甲烷占50-65%、二氧化碳占30-45%,經由生物脫硫單元可去除硫化氫,再由發電機燃燒產生電力(綠色生質能源)。台灣每年產生約622萬噸有機資源,這些資源包括廚餘、有機污泥、農業廢棄物等,沼氣發電能源化技術可有效解決有價的有機廢棄物露天堆置而衍生臭味與溫室氣體問題,同時產生創價的綠色能源以因應產業需求。

自1991年以來,台灣開始投入沼氣發電的發展,經過多年的技術累積,目前技術已相當成熟,關鍵在於有效整合上下游產業鏈,以便更好地進入市場。然而,目前國外大廠多已垂直整合上下游供應鏈,零組件供應商若想進入這些大廠的供應鏈相對困難。因此,台灣可結合自身特性與東南亞在地化需求,靈活切入利基市場。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工業材料雜誌、中央通訊社、 光華畫報雜誌社、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隨著全球對淨零碳排放的關注日益升高,台灣沼氣發電產業的發展也將迎來新的契機。TASS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TASS2024)將為推動沼氣發電等再生能源提供最具價值的展會平台,集結業界專家、學者及相關企業,促進跨領域合作,探索未來發展的新商機與挑戰,為台灣再生能源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共同邁向永續低碳的未來。

文章分享: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