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S2024:地熱,是台灣隱藏的綠色發電寶藏

在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的進程中,風能和太陽能一直是兩大主力,但地熱能源正逐漸崛起,有望成為第三大綠電來源。地熱發電不僅是少數可以做為穩定基載電力的能源,其容量係數高達90%,均化發電成本也低於太陽能與風力。作為潔淨的再生能源,地熱發電可有效減少因發電造成的空氣污染、改善碳排放,同時也衍生多目標利用等經濟價值。

為推動地熱發展,經濟部於2022年成立「地熱發電單一服務窗口」,並在2024年5月發布了《地熱能探勘與開發許可及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地熱開發的法規環境。鑽井成本約佔地熱開發成本的50%,因此業者大多與國外合作或組成聯合鑽井團隊以降低風險,政府在示範獎勵計畫提供最高50%額度的風險分攤,類似鑽井保險兼具無息貸款的性質,可利用政府擔保機制接軌綠色金融的專案融資,已有數家銀行提供地熱電廠的設備融資,讓地熱開發的投資條件更為友善。

台灣的第一座地熱發電站早在1981年建成。是全球第14個使用地熱發電的國家。然而,由於地熱探勘技術和經驗不足,這座發電站最終因結垢問題而停止運作。近五年來,經濟部地礦中心建立了地熱探勘資料庫,積極探勘九處高潛能地熱區。根據地礦中心的資料,全台地熱蘊藏量高達40GW,政府設定2050年實現6GW的地熱發電目標。

地熱發電原理是由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在衰變過程中釋放出熱能,平均往地下深入1公里,溫度就會上升約攝氏30度,藉著這樣的特性在地底深度往下數千公尺至1公里,就足以達成地熱發電條件。因此地熱發電就是藉由地底的熱能來加熱地下水,以蒸氣推動渦輪機旋轉促進發電,是可做為長期的電力投資的再生能源發電方式,有效取代核能或天然氣。全球最大地熱設備製造商Ormat的銷售總監沙維特(Rami Shavit)指出,地熱甚至可以幫助台灣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

中油公司在地熱發電領域也有重大規劃,董事長李順欽表示,氫氣和地熱是中油發展綠能的兩大主軸。宜蘭仁澤地熱已於去(2023)年正式啟用,宜蘭土場4MW案場預計今年加入,明年則有5MW併網。除了淺層地熱之外,中油也要引進深鑽技術,往地底3公里下探尋深層地熱。目前正與中研院合作,目標在2030年前於宜蘭建設首座深層地熱電廠,具體地點尚在規劃中。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工業材料雜誌、遠見、經濟日報、中國時報、永豐銀行

台灣地熱資源豐富,地熱發電將成為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地熱發電將是今年TASS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TASS2024)重要議題之一,共同探討如何最大化地熱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為業界創造更多合作機會,推動台灣走向永續低碳的未來邁進。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